CN EN
新闻案例 NEWS & CASES
汽车加速“驶入”虚拟世界
发布时间:2022-11-30

近年来,我国有关虚拟现实领域的探索层出不穷。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的《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VR)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亿元;VR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VR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汽车作为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也加速驶入了“虚拟现实+”的时代。沉浸式汽车驾驶培训模拟器、道路全息投影透明车载显示屏、汽车内部结构可视可调的混合现实(MR)平台……如今,增强现实(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驾驶、制造、维修等各个方面,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VR座舱,实现沉浸式训练

点火、踩离合、挂挡、给油……得益于VR、人工智能(AI)等创新技术,你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进行驾驶培训。软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软壳科技)研发了沉浸式汽车驾驶培训智能座舱,在VR培训系统中生成真实世界场景,给司机带来前所未有的虚拟世界驾驶训练。

在现实生活中,学员进行“坡起”项目练习时,经常会由于油离配合不好,致使汽车出现抖动甚至熄火。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出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软壳科技进一步优化VR培训系统,并提交“一种可实现半联动模拟熄火模拟的驾培模拟平台”“一种个性化AI数字人驾驶培训驱动算法”等专利申请,保护公司的核心技术,使得智能座舱更加贴近真实情况,提升训练体验。如今,该智能座舱已在北京的某代驾公司落地应用,用于筛选合格的代驾司机以及司机的进一步培训。

“我们的智能座舱能够准确模拟汽车动力学,实现驾驶仿真,为使用者带来实车驾感。为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我们还将AI数字人安全驾驶教官引入系统,与学员互动,辅助开展安全驾驶教学工作。未来,我们将使数字人技术拓展应用到更多领域的技能培训。”软壳科技创始人丁波介绍,目前,公司已开始通过智能座舱积累使用数据,完善数字人驱动算法,致力于更深入地了解司机的驾驶方式和习惯,为其提供个性化、有感情、针对性更强的高效率驾驶培训。

AR显示,保障虚实融合

在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未来黑科技)的工厂内,研发人员开始了产品样车的调试工作。与其他汽车不同的是,这些车的前挡风玻璃是一块特殊的透明屏幕,可以在司机视线前方显示车速、油耗及导航等信息。随着汽车不断行进,导航转向提醒、车道线识别、前车跟踪,甚至周边餐厅、加油站等信息点推荐也一一呈现在屏幕之上。这正是未来黑科技研发的光场AR型抬头显示器(光场AR HUD)。

“AR型抬头显示器的关键是在司机视线正前方打造一个三维的透明显示屏,将HUD虚像立体地呈现出来,达到多景深、甚至连续景深立体成像效果。”未来黑科技首席科学家吴慧军介绍,公司自主研发了三维光场显示技术,拥有“一种可显示三维图像的抬头显示系统”等多件专利,可实现HUD虚拟数字影像与真实道路环境在“三维空间+时间”上的精准对位及低延迟显示,在汽车高速行驶和颠簸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实时融合。

为了实现理想中的AR型抬头显示器融合显示,未来黑科技打造了AR软硬件融合系统,实时感知车身运动姿态和外部环境物体姿态,并通过AR实时渲染引擎高速率、低延时地显示画面信息。秉承着场景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公司利用“显示屏幕面板带路况分析的图形用户界面”等专利,通过人机交互技术把重要信息提供给司机,减少不必要的视觉干扰,提升驾驶体验。

“目前,我们的产品、技术已经成熟,实车软硬件路测连续三年进行优化,系统、算法与软件迭代了上百个版本,技术参数与用户体验超越市面在销的同类产品。”吴慧军介绍,公司产品已获得欧洲主流车企与国内新势力车企认可,预计2023年进入量产。

MR平台,打造可视结构

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内,工人正佩戴着MR眼镜Hololens2,熟练地对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虚拟拆分,了解发动机各部件结构以及构成特点。“生产培训更有意思了,汽车各部件变成了数字化模型,我们能更快更精准地上手操作。”一名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表示,“汽车各个配件都能进行实时更换,客户也能带上MR设备一起体验、操作,对各种新产品的认识更加直观。客户拥有全新的体验,我们操作起来也更有干劲。”

这一汽车关键零部件可视化项目正是浙江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微铭汇)研发打造的MR混合现实汽车产业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5G+MR技术,应用实时视频、三维建模及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技术与设备,提高了产品的可视化效果,更好地解决了汽车主机厂与各零部件厂在产品的生产、维修、培训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

“目前,客户可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机器扫描真实车辆,识别成功后汽车模型无缝覆盖真实车辆,省去了客户查阅纸质说明书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优化购车体验。”微铭汇MR高级顾问方桐介绍,SAAS平台可展示车辆的车身、轮毂颜色、样式等,并可按需实时更换,满足客户对于汽车个性化的需求,提升客户对汽车质量的信赖度,优化购车决策过程。

“多年来,我们先后同微软、华为、影创等公司达成合作关系。”方桐表示,微铭汇将继续面向汽车主机厂与零部件生产厂家、4S店、培训服务商等客户,搭建完整的汽车行业MR技术SAAS平台,进行全方位的可视化生产、展示、维修与培训的MR技术升级赋能。

时至今日,VR、AR、MR等技术已然走进了大众视野,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工作、生活场景之中。“如今,国内虚拟现实技术正逐步转化为生产力工具,这是个跨越式提升。”腾讯数字孪生产品总经理、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表示,尤其是面向汽车、工业等行业的培训、设计类工作时,通过VR、AR、MR等技术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实践效率。

据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我国VR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从2019年的282.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83.9亿元,市场规模实现翻番。赛迪顾问预测,我国VR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将突破1000亿元。可见,我国VR产业发展的大幕正徐徐拉开。(刘弘一)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上一条:商标侵权案中如何界定重复诉讼?看看“宝岛眼镜”案
下一条:世界杯背后的中国“智”造